如何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?
发布日期:2024-08-11 10:57 点击次数:102
这是官方语境中首次提到“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”。
在下半年的经济工作会议中,公报首次提及“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”。
如何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?
按照公报内容,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,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,并强化市场优胜劣汰机制,通畅落后低效产能退出管道。
这是内卷首次被放到一个如此高的语境里公开讨论,其意义不言而喻。
尽管内卷一词首次出现在会议上,但这个词在国内,早已经成为网络流行语,内卷本意上是用来形容社会上各种恶性竞争导致的效率低下,看不到前景,或被压榨超长工时却只能换取底薪的“无意义努力”。
放在今天这样一个宏观背景下,内卷这个词汇在此刻提出,的确有着重大意义。
换言之,今天的宏观经济,的确面临着同行间为争夺有限资源而过度竞争,最终导致社会整体经济效率降低。
以汽车行业为例,自特斯拉率先开启价格战以来,汽车行业之间的内卷,就已经从新能源蔓延到传统的燃油车行业,各大车企纷纷发力降价促销,本质上就是在争夺有限资源。
为什么资源变得有限了?
从宏观上看,我国人口红利带动下的经济增长潜力已经到了瓶颈,随着人口红利的消耗殆尽,经济从高速增长放缓,市场也从增量变成了存量。
具体来看,零售额在放缓,新增的就业岗位在放缓,连带着企业的投资、人们的消费甚至是收入就业,都在一个存量的市场里竞争。
换句话说,自引入市场经济四十多年后的今天,我们不得不面临着蛋糕难以做大的瓶颈,当蛋糕做大的速度放缓,而人们对收入增长的期望还在的时候,竞争就会变得恶性,内卷就会应运而生。
这个时候,我们要么重新定义分饼的方式,要么杜绝内卷的进一步蔓延。
如何分饼,决定着饼能够做多大;防止内卷,则可以避免社会总资源的耗散。
在这一背景下,国内多位车企创始人已经在公开呼吁停止内卷,因为在缺乏产品创新、汽车越来越同质化的趋势下,汽车同业之间只能大打价格战,但这又损耗了车企的利润率,不利于行业的永续发展。
今天的新能源汽车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。
除了充电之外,智能驾驶至今还没有看到一个明显的拐点来到;至于车载冰箱和电视,其实更像是一种营销上的手段,而非是原始的创新。
内卷是过度竞争的结果,如果不入手干预市场内卷,那么在企业利润缩减之下,必然会进行人力优化,最终伤害到的是人们的就业和收入,因此防止内卷是必要的。
但问题在于,我们要如何防止内卷的发生?
要想防止内卷,我们就应该先了解,内卷是如何发生的。
内卷的前提条件,就是供需失衡。
企业为什么需要降价竞争?当然是因为产能过剩,尤其是产能高于需求的情况下,企业才有动力做亏本赚吆喝的买卖。
因此,企业之所以恶性竞争,主因是产能过剩,为了解决产能过剩,企业不得不发动对外倾销,但在出口关税越来越高的情况下,出口倾销只能变成对内价格战。
理论上,一个市场的供给和需求,是由市场自身进行调节的,在经济好的时候,人们的消费更强劲,企业也更愿意为此投资扩产,提高产能。
在经济不那么好的时候,人们的消费变得保守,企业也会缩减人力,进行减产。
对我们自己来说,产能过剩的原因还要复杂一些。
汽车行业的产能过剩,一部分原因是产业补贴,也就是产业政策造成的,对特定产业的补贴,会吸引更多的新玩家入场,在拿地、建厂、贷款各种优惠之下,新加入的玩家信心满满,各个地方又大力扶持,就会造成供给过剩的现象。
除了产业补贴之外,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对宏观趋势的判断。
新冠病毒后时代,不仅仅是国内企业,就连许多跨国企业也纷纷预测国内消费会迎来报复性复苏,但事实上自2022年12月7日解除限制以来到今天,我们的消费复苏依然难到预期。
企业对未来的预期高低,无疑会反映到企业的产能之上;当几乎所有企业都预测消费复苏提振产能的时候,一旦消费不及预期,那么产能就一定会过剩。
面对内卷式恶性竞争,我们实际上能够做的并不多,在宏观调控上,需要停止降息,收紧货币政策,并取消对特定产业的不同,才能够有效淘汰掉不良的企业。
但今天的问题在于,一旦我们收紧货币,可能会导致大量的厂商倒闭,进一步刺激到我们本就严峻的就业,就业一旦不稳,对未来的消费者预期来说,是致命的。
另外,在一个存量市场里,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在积极向外走。
苹果供应链开始积极布局海外,更多的跨国企业工厂开始迁移或关闭,哪怕是国内企业,也开始海外布局,结果就导致还留在过呃逆的企业多半是成熟制程的芯片、锂电池等等,这些产业本来就是高度竞争的行业,也很难从宏观层面去进行调控。
毕竟要想调控产能问题,就约等于造成失业问题,企业减产的越多,最终失业的人数就会越多,内卷式的恶性竞争,不调控是难题,调控同样也是难题。
问题的关键就在于,我们是选择长期主义,还是选择眼前的失业率。
一旦我们选择短期主义,继续降息或补贴,那么可能会让更多的企业变成僵尸企业,这些僵尸企业可能活得不好,但还是会活着,只要僵尸企业存在,就会导致产量过多,价格战就会持续蔓延,那些原来有竞争力的企业,也会因为卖不到好的价格,也没有办法活得太好,最后的结果就变成了,大家彼此内卷,最终演变成恶性竞争。
企业恶性竞争内卷的结果,必然导致员工之间恶性竞争内卷。
很多人认为企业之间内卷价格战,对个人影响不到,但其实只要企业因为价格战导致利润受损,最终必然会反映到员工自己身上,无效加班变多、考勤变多,企业和企业之间的博弈,最终付出代价的,可能是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博弈,是企业和人力成本之间的博弈。
这几年我们也能够看到,一些企业因为员工考勤、缺勤等问题发起辞退的现象越来越多,事实上这就是内卷极致化的体现。
当然,从消费的角度来看,要想解决内卷,还有一个办法,那就是促进消费,消费起来了,企业和消费之间达到“供需平衡”,也能够解决内卷问题。
但消费好不好,投资是能够说明一二的。
根据彭博社的报道,7月1日-26日期间,海外基金经理人抛售的内地股票约值300亿元人民币,创下过去10个月以来最大单月流出量。
除此之外,上海及深圳交易所自8月18日起还将停止公布每日经港注入内地股市的“北上资金”流量,仅按季度提供综合数据,这意味着外资风向标的“北上资金”流动透明度进一步降低。
数据盖牌,可能背离了市场竞争原则,因为信息不透明、不对称的市场可能会加剧国际资金的望而却步,最终逼迫有实力的企业退出市场,反而进一步加剧恶性竞争。
对风口的追逐,也加剧了重复性的无效投资。
我们的企业缺乏“风险评估”概念,坚信站在风口上,猪都能飞起来;但随着市场经济引入四十多年后,各种红利开始消失殆尽,风口变得越来越少,从手机、房地产到芯片、新能源车,一窝蜂的投资,本身也加剧了内卷的形成。
今天各行各业风已经停下来了,风口变得越来越少,未来我们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,可能都要习惯一个没有什么风口的宏观经济。
这也反过来迫使我们思考,如何调整产业、如何规范产业,以及规范产业中的公司、个人,这其中就涉及劳动法的一系列东西。
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仅要得到规范,企业和员工之间的雇佣,更要得到规范,只有这样,我们才能够真正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。
好消息是,这次经济会议上,高层已经意识到了内卷的问题,接下来要做的,就是在一个存量市场里,如何去规范竞争、规范用工,这是我们向成熟市场经济迈出的一大步。